听师父说

六和敬的护持就是忍让-第715集



  法语:

  古人常讲「处事难,处人更难」,凡夫心千变万化,念头随境界转。唯一的一个原则就是忍耐,放宽自己心量,避免一切的冲突、摩擦。六和敬的护持就是忍让,不能忍、不能让这个和敬就破坏掉了。真正慈悲的人遇到违规、破戒、作恶的同参道友,不仅要容忍,而且要用智慧、善巧去感化,这就是大慈大悲。

  节录:

  古人常讲「处事难,处人更难」,这也是事实。人都是凡夫,凡夫的心千变万化,凡夫的念头随境界转,那相处当然困难。唯一的一个原则就是忍耐,要放宽自己心量,学着能够容忍,能忍让,避免一切的冲突、摩擦,护持这个道场的戒律精神,六和敬的护持就是忍让。不能忍、不能让这个和敬就破坏掉了,这就是戒律里面讲的破和合僧,五逆罪里头有破和合僧,所以这是堕阿鼻地狱的条件。五逆罪其它的四条不容易犯,这条很容易犯,而且不知不觉的犯。

早餐开示1995/1/30  

  唯有一心向道的人能忍让,就像惠能大师所说的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他为什么?他自己讲得很清楚,「生死事大」,所以他有这么高的警觉性,他一心一意要了生死、要出三界。世间什么与他不相干,不再放在心上,顺逆环境统统随缘,一切随顺,他以了生死为重要。我们念佛人以往生为第一,除求往生之外,没有任何一桩事情值得放在心上的。真正慈悲的人遇到违规、破戒、作恶的同参道友,不仅要容忍,而且要用智慧、善巧去感化,这就是大慈大悲。

早餐开示1995/1/30  

  与大众相处,决定遵守世尊的教诲:「六和敬」。为什么不能跟大众相处?不能忍让。要学忍让,要学吃亏。《论语》里面记载,孔老夫子的德行「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」,我们要学,我们要落实。存心要厚道,温厚、善良,对人对事要恭敬谨慎,要恭慎;生活决定要节俭,要懂得忍让,六和敬就很容易做到。彼此不相让,把佛法的形象破坏,这个罪过是破和合僧,佛经里面讲结罪这是堕阿鼻地狱。不能够合群,都是自私自利的心太重了。能够放下自私自利,跟任何人都能和睦相处,没有不能够和睦相处的,我们要懂这个道理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394集)2001/2/15  

 「让则尊卑和睦」。团体生活如何能够得到和睦?要知道让,要知道忍,所以他后面是「忍则众恶无喧」。特别是对于意见不同的人,时常来找麻烦的人,要能够忍让,样样为大局着想,为团体着想,不要为个人利益着想,这个问题才能得到解决,圆满的解决,妥善的解决。如果彼此互相不能忍让,这个冲突就愈来愈大,到最后怎么样?两败俱伤,对哪一方面都没有好处。所以佛在《金刚经》里面说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。

惠能大师说修禅入门2005/2/28  

  我们的大病就是只知道有自己,不知道有别人;佛今天教我们回过头来,把这个病治好,只有众生没有自己就对了,你真正觉悟、彻底觉悟了。为什么?众生原来就是自己。行佛境界!人与人之间决定要和睦相处,他意见很多、很难伺候,我知道他迷得比我深,他烦恼习气比我重,我如何跟他相处?处处忍让、处处尊重,就能相处了。你有你的意见,我有我的意见,彼此不相让、彼此不兼容,就不能相处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66集)2002/1/8

  所以,佛菩萨为什么能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相处?你知道道理在哪里?诸佛菩萨无我,就都能相处。无我,还有什么不能相处?「无我」,我们说得粗一点,无「我的想法」、无「我的看法」、无「我的分别」、无「我的执着」,你想想看他跟什么人不能相处?他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和睦相处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66集)2002/1/8  

  我们读经、我们学佛要向这些地方学习,首先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,然后我们就把它落实、把它做到,全心全力爱护一切大众,为一切大众服务。服务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断恶修善、帮助他破迷开悟,这就是行佛境界。
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66集)2002/1/8  

  所以我们见到人家过失,要有智慧、有善巧方便,帮助他回头是岸。这种情形之下,一定是少责备,一定要忍让,他总有好的地方,总有善的地方,你去赞扬,你对待他真正是爱护、关怀、帮助,人都有良知;换句话说,假以时日他自然会回头。如果你方法用错,一昧去责难他,他会越跑越远,那不是救他,那是害了他,所以必须有高度的智慧,善巧方便。

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(第3集)1997/9/6

  一切诸佛如来,我们可以说阿弥陀佛慈悲第一,不计众生过,这是我们要学习的,阿弥陀佛有这么大的心量。我们今天看到别人造一点小小的过失,跟五逆十恶、毁谤大乘比差远了,为什么不能原谅他?为什么还斤斤计较?我们得要向阿弥陀佛看齐。这个世间什么都要忍、什么都要让,忍让的人决定不会吃亏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365集)2013/7/19

 

https://ww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0865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