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问答

冥性与自性有何分别? -第1526集 这句佛号人人能念



  问:二十五谛中的冥性,与自性有何分别?

  答:如果讲性是一个,冥性跟自性是一个性。为什么称为冥性?迷惑了,迷了!自性迷了就变成冥性,觉悟了,觉悟了就叫佛性。所以性是一个,迷悟不相同。而且性,众生跟佛是一个性,你们常常参加「三时系念」,中峰禅师的开示不是说得很好吗? 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即是我心,此方即净土,净土即此方」。这是一个性,情与无情是一个心性变现出来的。 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虚空法界从哪里来的?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这个心就是自性,是自性现相;识就是自性迷的那一部分,迷它才会变,不迷它怎么会变!十法界是识变的,换句话说,十法界统统迷,没悟;悟了,十法界就没有了,不但没有六道,十法界都没有。

  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上讲得好,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悟了之后,法界只有一真,叫一真法界,十法界、六道就没有了,只有迷悟的差别。所以性是一个性。性,本性里头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、德相,都是佛在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。所以智慧、德相是自性本具,本有的,佛教导一切众生,没有别的,恢复自性而已。这个智慧、德能不是学来的,迷的时候迷失了,你要去学,你学的那个东西跟自性本具的差远了,不能比,这个一定要晓得。你真正明白了,我们学佛求什么?就是求明心见性。但是在这个世界障缘太多,我们的业障重,外面的缘不好,再又寿命很短,不容易成就,我们才用第二个方法,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换一个修学环境,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带业往生,并没有明心见性。

  但是你一定要晓得,这个法门只有这么一个,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都需要断烦恼、证菩提,也就是说没有带业的。只有净土宗这个法门是带业,其他的都不带业。不带业,你这一生不可能有成就,你试试看,你能不能把自私自利,我平常讲的这十六个字「自私自利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贪瞋痴慢」断掉,你试试看,你看你能不能断掉?断不掉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再给你说,不要讲出六道轮回,断不掉,三界里面你出不了欲界,欲界外面还有色界、无色界,更高层次你去不了。充其量你在欲界里面打滚,欲界就是六道轮回,这是一定要懂得。

学佛答问(答澳洲参学同修之三)(共一集)2004/4/5


念佛成佛

这句佛号人人能念,个个能行-第1525集

  「且此一句佛号,下手最易,无分男女老少,不论智愚闲忙,人人能念,个个可行。名召万德,妙感难思」。这些话是老人劝导我们,这一句佛号下手最容易,无量法门里面没有比这个更容易的,这是最容易的,这一句佛号。所以不分男女老少,不分智愚闲忙,每个人都能念,随时随地都能念。

  念佛不要拘束,我们睡觉能不能念?能念。睡觉不要出声,为什么?出声伤身体,伤气,一样的功德。我们在洗手间,好像不恭敬?不恭敬就不出声。不出声不能摄心,那你就出声好了。出声是不是不恭敬?不恭敬事小,为什么?佛菩萨不会怪你,你自己摄心的事大。洗手间大声念佛,佛就怪我们,他就不是佛,他生烦恼了,佛怎么会生烦恼?哪有这种道理,佛只是希望你有成就,希望这句佛号真的能把你烦恼控制住。

  念佛不是别的,就是为这个,你不念佛,妄念就起来,用这句佛号来换代你的妄念;妄念都没有了,都是这句佛号,那你功夫成片了,真到功夫成片,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往生。功夫成片里头也有三辈九品,上辈三品往生自在,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,想多住几年也没妨碍。这是阿弥陀佛、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期望,这叫什么?这叫真恭敬,恭敬不是在我们一般这个世间所执着的这种形式。

  这种形式我们也得要重视,为什么?避免别人造口业,主要是在这个地方。初学的他不知道,认为你这个不恭敬,他造口业,他看在眼里不舒服,他来批评你,他对于佛法没有透彻了解。透彻了解,人家看到你这个现象不起心不动念,他哪有分别执着。理跟事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所以要晓得,人人能念,个个能行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7集)2010/5/2

看视频版请复制下面链直接搜索

或者在手机和电脑浏览器复制粘贴打开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44/cnum/DT-033/num/

DT-033-1525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