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问:第一个说家慈年事已大,他母亲年岁大了,习气很重,如何随顺父母又能引母有出离三恶道这个因之心?
答:这在你平时的表现,孝养父母,你样样都能随顺,让父母明显觉察到,你学佛之后跟没有学佛之前是两个人,他就会生欢喜心。如果你学佛之后,跟学佛之前没有什么改变,他对佛学没有兴趣,没有信心。要有明显的改变,懂得孝敬,懂得顺父母之心,然后他就会问,一定会问你,你现在为什么这样孝顺?你就告诉他,佛教给我的。佛,把佛就引进去,让他知道佛法的好处,让他一同跟你念佛求生净土。你要有智慧,要有善巧方便去帮助他。
问:他说长者有强烈控制他人的欲望,如何使长者放下?
答:使长者放下,你自己先放下,你自己放不下,你就没有办法劝别人放下。放下就自在了!样样控制的时候人很苦,活得很辛苦,而且要常常提示他,人一定会死,人死了之后,一样都带不去,你要控制干什么?你控制得再多,到后来都要给别人,一样带不走,那你何必!既然一样都带不去,你今天有金钱也好,有势力也好,多做好事,多帮助别人。不要死了之后,钱送给银行了,你说冤枉不冤枉!多做好事,有机会就做好事,帮助这些苦难众生,帮助一切需要的众生。
学佛问答(第二集)2004/2/1
念佛成佛系列
取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头等大事-第1510集
「故行人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,必得往生净土,圆证不退之妙果」。圆证三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。 「经中上辈、中辈及下辈往生之人,皆由于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而往生极乐净土。盖以果觉因心,究竟方便,全显弥陀一乘愿海,六字洪名,不可思议之威神功德」。这些话是黄念公苦口婆心劝导我们,我们的缘具足了,就怕善根福德还差那么一点。
差这一点没关系,我们可以在这一生当中把它补足,说得更近一点,我在今天把它补足,我们求生的愿望就达到了。如果不把它补足,这一生很可能就空过了。像这种情形,我们自己应当能够肯定过去生生世世我们曾经多次遇到,为什么没有往生?就是信愿欠缺的这一点没有把它补足,所以还是随业流转。
我喜欢这个法门,那个法门很重要,还是搞这个,不像古大德,古大德是先把净土取得了,再搞其他的。像交光大师,他取得净土,他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他,取得了,但是他想到《楞严经》的注解有问题,古大德这些注解都不是佛的意思,他向阿弥陀佛告假,我把这部注解注好再去,阿弥陀佛准许。你看,这就是他取得净土了,也就是说,于自己往生不碍事了,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长短可以自在,想早一天去,行,能去得了;想帮助众生,再住几年也不碍事,这一种功夫,行!
要不是这种功夫,那我们应当要记住,我们取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头等大事,为什么?到极乐世界就成佛。祖师大德告诉我们,「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」,那个悟是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不是一般的悟。真正彻悟之后,那就跟佛一样,实践你四弘誓愿里面第一大愿,众生无边誓愿度,你真能做得到,度众生对自己丝毫妨碍都没有,众生有感,你就有应,感应道交绝不失时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26集)2010/4/30
看视频版请复制下面链接↓直接搜索
或者在手机和电脑浏览器复制粘贴打开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41/cnum/JL21-214/num/
JL21-214-0002_04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