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问:「弥陀与自性体是一,念是性体起用,性体起用之时正是心生万法。可是学人因功夫未熟,正在念佛时,常觉妄想丛生。若放下妄想,一心观心,此时便觉心安。若不念佛,妄念亦生,心猿意马其心难制。请问如何是好?」
答:心性是很深的学问,也是很深广的境界,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,对于这些事实真相都没有方法理解,于是我们在初学过程当中,也只是闻佛所说而已,不是自己境界。这个时候要看自己的根性,如果是利根,烦恼轻、智慧长,有悟入的可能。这一定要亲近善知识,在善知识会下开悟之后才能离开,没有开悟不可以离开。
诸位看《高僧传》、《居士传》就明了,从前的人怎样去亲近善友,「善友」就是指老师,他们是怎样奉事师长。奉事师长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,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信仰,没有一丝毫怀疑;如果对老师有疑惑,你亲近这个老师的时间再长,一百年、二百年、三百年都没有用,你也不会开悟。为什么?疑惑障碍了悟门,是这个道理。什么人最容易开悟?一丝毫疑惑都没有,他悟门中没有堵塞,所以很容易开悟。由此可知,我们对善知识、老师常有妄想分别执着,这就是我们亲近善知识而不能开悟的真正原因。
我们在经典里看到,在古人著述里看到,老师不一定开悟,学生开悟了,这个事情常有。老师为什么没有开悟?老师能说不能行,他讲得没错,他做不到;可是学生听了之后,他听懂了,他能行,学生开悟了。这是谚语讲的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」,这是说学生跟老师学,结果超过老师太多太多,老师远远比不上学生。他何以能超出?一个能行,一个不能行,关键在此。但是这个学生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信仰、尊敬,一丝毫怀疑都没有,他悟门没有障碍、没有堵塞。老师虽然会讲,他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有完全放下,就是天台大师说的「能说不能行」。他所讲得一点都不错,是祖祖承传,他有没有悟?有小悟不是大悟,小悟出不了轮回;也就是说,自私自利、贪瞋痴慢没有完全放下,他比我们一般人轻,他是放下不少了,还有拖泥带水,不干净、不彻底,所以他出不了轮回。学生跟他学,根比他利,学生放下比他多、比他彻底,所以学生证果开悟了,这是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」。这个学生尊不尊敬老师?永远尊敬老师,不是老师的协助他不能成就,道理在此。
心性起作用,一切时、一切处从来没有停过。所起的作用,有正面的、有反面的,有染污的、有清净的;四圣法界就是清净的,六道就是染污的。我们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贪瞋痴慢,就是清净的,自性起用是清净的。这里面夹杂着自私自利、夹杂著名闻利养、夹杂着贪瞋痴慢,这个作用就是污染的,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懂。
我们念佛功夫不纯熟,妄念当然起来。为什么会起妄念?无量劫以来的习气,这是正常的。过去诸佛菩萨在没有成就时也跟我们一样,他何以能成就?妄念起来不要去管它、不要在意,你愈管它妄念愈多,妄念起作用根本不理它,起也好、不起也好,我根本不理,起得多也好、少也好,都不要去管,把我们的意志集中在佛号上,你能加上观想也可以,都是用来对治妄念的办法。
对治妄念的办法很多,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这些方法都是对付妄想分别执着。你看看哪个法门对自己有效果,使用起来方便,你就可以用这个法门。用一段时期,也可以再换一个法门,但是原则是决定有效、能帮助自己减少烦恼增长智慧,这就对了。如果你选的法门烦恼控制不住,妄念还更多,这个法门对自己不适合。好像我们生病吃药,试试,这药吃了没效果,我们立刻就停止,再去找别的药,修学法门亦复如是。
多年修学,读经、念佛不得力,怎么办-第1集
问:「多年修学,读经、念佛还是散乱昏沉,还有嫉妒心现前,感觉不得力,应如何对治?」
答:最好的对治方法就是深入经藏。现在要多听经,说实在话,现在人在某一方面福报比古人好,古时候人要听法师讲经说法很难,必须要有真正讲经说法的人,你要到现场去听,如果自己的根性不利,听了就忘了,很难得利益。现在科技发达,我们讲席每一堂都保留著录音、录像,你可以反覆的听。所以古时候中下根性的人,一生中能开悟的太少太少了,真正能开悟是上根利智的人。现在中下根性的人有福了,他可以将这些录音、录像请回去反覆的学习。
往年我在洛杉矶,我跟同学们说过很多次,洛杉矶有一位赵立本居士,他是退休的大学教授,听到佛法非常欢喜,他只选择两部经:一部是《六祖坛经》,一部是《金刚经》,他将这两套录音带听了二十几遍,很欢喜的来告诉我说:「我专学这两部经,念佛求生净土可不可以?」很好!古时候这种例子很多,近代江味农居士、周止菴居士就是用这个方法,「教宗般若,行在弥陀」,都成就了。我勉励他:「你专学这两部经教,听二十几遍不够,至少要听一百遍到两百遍。」他采纳了我的建议,他真干!一百遍听下去之后,这两部经他会讲了,而且讲得很好。现在美国各地有人请他讲这两部经,他变成这两部经的专家。
功夫要如何得力?得力于「专」字,锲而不舍。我们不要搞得很多,一部经通了,一切经都能通,我们还要不要讲其他经论?最好不讲了。我们现身说法,劝导一切初学的同修「一门深入」,我们做榜样给他们看。诸位在《华严经》看到那么多的菩萨、天神、杂神众、人王、长者、居士,他们所修学的都是一门深入,没有修两个法门,这都是现身说法给我们看。
这几十年我讲的经论很多,至少也有几十种。这是不是杂修?这叫无可奈何!为什么?这些经论没有人讲。如果有人讲,我决定不讲,我会专讲《阿弥陀经》;没有人讲,还有那么多人要听,那有什么办法,我只好讲了。我这个样子,诸位不要学,为什么?非常困难。如果你们的根底不深,对你们决定有影响,这是夹杂,最低限度要像智者大师真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,牺牲自己的品位帮助别人,这个行!诸位要晓得,专攻、专学,品位增高。智者大师往生时,学生问他到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?他告诉学生:「我要是不领众,要是不夹杂,我的品位很高。因为领众,讲其他经论也是夹杂,品位低了,是五品位往生。」五品位是生凡圣同居土,这是为大众,真的是舍己为人,牺牲自己的品位帮助大家,这个行;如果自己往生没有把握,不能做。帮助别人,到最后还要搞轮回、还要堕三途,你就完全错了。至于散乱、昏沉,贪、瞋、痴、慢、嫉妒、烦恼现前,一定要懂得对治,这些错误要克服。
学佛答问(第7集)2000/8/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