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禅语:佛法不在远处,光脚为你开门的人,就是世间的活佛!
我们信佛、学佛,但是平时做功课礼拜赞叹的诸佛,究竟在哪里呢?《梵网经》中有言:“孝名为戒”,佛陀入灭时让弟子以戒为师,因为戒是成佛的根本,而孝又是戒的根本。由此看来,孝乃是成佛根本中的根本。这么说有依据吗?
《贤愚经》中佛说:“我自忆念过去世时,慈心孝顺,供养父母,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,以是功德,上为天帝,下为圣主,乃至成佛,三界特尊,皆由斯福。”也就是说,佛陀坦言,自己累劫修行,及至最后成佛,都是因为“孝”的缘故。
所以说,我们一心向佛,求学解脱之道,佛法不在深山老林,家中慈母严父,就是世间的活佛!有这样一则典故,道出了个中缘由。
一对母子相依为命,由于生活困顿,儿子心中苦恼,迷上了求仙问道,幻想能够成佛作祖,过上神仙般自在的生活。他整日里神神叨叨,母亲见他不事生计,爱子心切的她苦口婆心地劝导儿子,但是少年不为所动,甚至对母亲恶语相加。终于在一个冬夜,儿子与母亲争吵后,夺门而出,踏上了他的成仙成佛之路。
他一路历经艰难险阻,走到了一间深山中的寺院。这座寺院有位老禅师,见少年千里迢迢前来求佛法,便将他安顿下来,让他随寺院僧众共同修行。
可是少年一心想成佛,没有耐心听闻师父讲经说法。一日,他直接了当地向师父提问:“师父,我想成佛,有没有捷径可走?”老禅师见状,便对他讲:“我这里没有这样的法门,你只能去拜佛。你现在即刻回家,一路上你遇到光脚为你开门的人,那个人就是佛。”
少年听罢,虽然心中充满疑惑,但他认为师父的话中另有玄机,于是满心欢喜地打点行囊,原路朝家的方向赶去。又是一路的艰难跋涉,他时而投宿民宅,时而投宿客栈,但都没有遇到光着脚为他开门的人。
离家越来越近,他的失望之情越来越重。还是一个深夜,他赶到了家门口,家中没有灯光,想必是母亲早已歇息。少年轻轻叩响了房门,母亲沙哑的嗓音传了出来:“谁呀?”
儿子回到是自己,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中,房门随即大开。母亲那张慈祥而苍老的脸上挂满了泪痕,此刻他内疚难当,低头躲避母亲端详他的目光。他赫然发现,瘦弱的母亲,竟然光脚站在冰凉的地方!
《佛说父母恩难报经》云:“右肩负父,左肩负母,经历千年,正使便利背上,然无有怨心于父母,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。”父母哺育自己,这恩情是历经千年都不能报答的。慈母的恩情,比大地重,比须弥山高。不能尽孝,如何礼佛;不知奉亲,如何度人?尽到为人子女的孝道,才能修成作为佛子的佛道。
切记:在家孝敬父母,何必出门烧香?
选定念佛法门,一生不改变?
我们过去已经造了不少业,不但这一生,还有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在那里造了许许多多的业,有没有办法超越?
有办法,但是只有一个办法。
固然佛讲的是无量法门,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法,但是那些方法,你一生当中不能成就,需要很长的时间来修学,时间愈长,问题愈多,为什么?怕走错路。俗话常讲:夜长梦多。这个事情麻烦!
最好是短时间能成就,短时间是我们一生就能成就。
譬如,佛讲其他法门从初发心到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,这个时间太长了。
纵然证得须陀洹果,已经得到保证了。证得须陀洹,在圆教讲是初信位菩萨,得到保证,决定不堕三恶道,这是第一个保证,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必定证阿罗汉,超越三界,这是第二个保证。
天上人间还要搞七回,人间寿命不长,天上寿命长,所以还是夜长梦多,还是个麻烦事情。
最快速、最短的捷径,只有念佛法门,一生成就,所以它叫胜方便。
我们要求解脱,要真正看清生死轮回之可怖,希望这一生当中成就,我们就选定这个法门。
选定之后,这一生就不改变,诸位一定要牢牢的记住这句话,一生不改变。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49集)1984/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