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精华节录
人生在世不好玩 很苦
人的一生,把它缩短到一天,从早到晚,意思就是从我们出生到我们死亡离开这个身体,全是业报。这一生当中,造善业,心生欢喜;造恶业,心生烦恼。一定要知道,起心动念已经在造业了,叫意业。业分三大类,身体造作的叫身业,口里面的言语叫口业,起心动念叫意业,身语意,或者叫身口意三业。
无始劫以来,我们出不了六道轮回,生生世世不是在三恶道就是在三善道。那我们想一想,不想多,想一天,今天一天,我们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?是善语多还是恶语多?身体动作,善行多还是恶行多?我们今天一天的祸福,延到明天,今天是现前,明天是后,到明天,从早到晚,这又一天过去了,一天复一天,一年复一年,人生在世就是玩这个把戏,不好玩,很苦。
谁能救我们?佛菩萨能救。佛菩萨教导我们,苦,离苦得乐,离苦要离究竟苦。究竟苦是什么?轮回,六道十法界,究竟苦。究竟乐是什么?很简单,究竟乐就是极乐世界,为什么?极乐世界没苦。为什么没有苦?它没有苦因,往生到极乐世界,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,起心动念善、言语善、行为善,它是究竟善,我们讲纯善,所以它的果报是极乐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》(第414集)2017/1/8
无量寿经
清净心现前佛就现前-57集
《大势至圆通章》里面有这两句话,「净念相继,自得心开」。这个地方没有完全引用,原文是,「忆佛念佛」,忆是心里头念,念是口里念,忆佛念佛,「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现前是现在,清净心现前,佛就现前,你就会见到。自得心开,智慧开起来,信心坚定了。大势至菩萨在最后讲念佛的方法,说得非常简单、非常扼要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八个字。都摄六根教我们放下,眼从色尘里头收回来,耳从声尘里面收回来,六根不要向外缘,向外缘生烦恼,统统收回来,不缘外,缘内。内是什么?内是阿弥陀佛,起心动念想阿弥陀佛,眼看阿弥陀佛,耳听阿弥陀佛,鼻闻香,供佛的香阿弥陀佛,六根都用在阿弥陀佛上。净念相继,净是清净心,念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相继不断。这些时候我常常提到贤老和尚九十二年佛号不断,这叫净念相继。他没有欲望,没有名利,名闻利养统统没有,非常单纯,万缘放下。愿意吃苦,愿意持戒,每天的日子欢欢喜喜,非常充实,一天也没白过,做出榜样给大家看。所以他的果自然是自得心开,自然是感应弥陀现身,佛给他的加持,佛给他的信愿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。「即凡夫心,开佛知见」,我们没有证得圣果,小乘须陀洹也没证得,这就是凡夫。确实开佛知见,念佛就是佛知见,你真正相信,真正肯念。
一心专注叫至心-58集
「至于根器浅者,但能至心信乐,愿生彼国,乃至十念,临命终时,蒙佛摄受,便生极乐。」这是告诉我们,根机浅的,像我们现前这种程度,但能至心信乐,我们要认真去想想,我有没有做到这四个字?至心是真心,也就是专心,一心专注叫至心。真正相信,乐是喜欢,喜欢净土宗这个法门,喜欢《无量寿经》,喜欢阿弥陀佛,喜欢这一句名号,这信具足了,你有真信,没有怀疑。接着愿生彼国,我真正想在这一生生到极乐世界,我到极乐世界学成功了我再来。这个愿好,这个念头好。再来是什么?叫再来人,菩萨,不是凡夫。再来不是为自己,是为度众生的,是为帮助众生,成就众生。大乘教里头,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,一个人想学,一个人肯学,也不会把他放弃,也要成就他。大乘菩萨愿,希望我们能有这个愿心。念佛功夫,真正有信、有愿,就取得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。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,完全是自己念佛功夫的浅深,不是多少;换句话说,功夫深的人放下多,功夫浅的人也有放下,放下少。要真放下,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贪恋,真放得下,这功夫深。所以乃至十念,临命终时,蒙佛摄受,便生极乐,决定得生,真的是万修万人去。
看视频版请复制下面链接↓直接搜索
或在手机浏览器复制粘贴打开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873/cnum/JL02-041/num/
JL02-041-0414_04/pid/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