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有缘兼善天下,无缘独善其身-第1086集



  法语:

  有缘兼善天下,无缘则独善其身。独善其身,就是准备将来遇到有缘的时候为大众服务。有一些人慈悲心很重,念念不舍为众生服务,想尽方法去找机会,惹得一身的烦恼,这是攀缘。明白的人求佛力加持,努力充实自己,念念不舍为众生服务的心愿。  

  节录:

  世间的烦恼大多起于得失,得失心太重了。果然无私无我、无有贪瞋痴慢,诸位晓得,得失心没有了,这时候可以随缘了。有缘,广利众生,不是为自己,为利益众生;没有缘的时候,利益众生的事、心行也绝不中断,做的方法不一样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66集) 2000/9  

  这正是古人所谓,有缘我们兼善天下,无缘则独善其身。独善其身,就是准备将来遇到有缘的时候为大众服务。念念不忘这个心,这就是大菩提心,就是度众生的心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66集) 2000/9  

  有一些佛门弟子,慈悲心很重,念念不舍为众生服务,想尽方法去找机会,惹得一身的烦恼。这是错误的,这就是讲的攀缘而不是随缘。自己精心在那里计划,应该要怎样怎样做,这个错了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66集) 2000/9  

  明白的人不会这么作法,但是有另一个作法,求佛力加持,这是正确的。求佛力加持也不是天天在佛菩萨形像面前祷告,那也是属于攀缘。这里头真的是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。努力充实自己,念念不舍为众生服务的心愿,这就是求佛菩萨加持。由此可知,佛菩萨加持决定不舍时节因缘,时节因缘没有成熟,这个机会就遇不到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66集) 2000/9  

  没有成熟,大概不外两种因素,第一个是自己的德行、学术还不足以传法,佛菩萨不会有感应;第二种,此时此处没有真正发心学法的人。这两种缘缺一个都不成熟,必须这两种缘都成熟。佛力加持,机缘成熟了,我们很清楚。所以在没有成熟的时候,一定要加功用行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66集) 2000/9  

  用功的方法很多,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,这么多法门,哪一个法门对自己有利,自己要知道。不知道的话,自己可以试验,试探试探。什么叫有利?决定不让自己堕落,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,时时刻刻要提防。我们是个知识分子,最有效的方法是亲近善知识。善知识在哪里?经典。经典是佛说的,我每天读经,亲近佛陀;每天研究注解,亲近古今的善友。他们帮助我们解释经典,我们多看、多听,开自己的智慧。天天增长智慧,这就不容易堕落了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66集) 2000/9  

  古人有所谓:「三日不读圣贤书,面目全非。」这个话我们现在听起来感觉到一点都不过分,如果我们三天不读经、不读注解,把佛法放在一边,烦恼习气都现行了,我们决定没有能力抵挡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诱惑,我们没有办法伏住自己的烦恼习气,这就堕落了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66集) 2000/9  

  多少人天天在堕落,自己不知道。明眼人看得清楚,想帮忙;帮忙也要靠时节因缘,这就是佛家常讲的「佛不度无缘人」。什么叫有缘?真正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。确实有能力辨别好歹,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,这是机缘成熟,佛菩萨特别照顾;缘不成熟照顾他也是枉然,他不能接受。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这个话都是真的,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
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66集) 2000/9  

  利益众生里头最重要的,就是把众生教好,这个功德比什么都大。自己做个好样子,就能把众生教好。自己真正做好了,对自己的帮助是幸福、快乐、美满,这个与地位财富毫不相关。这真乐,叫法味,不是世间的乐能够比拟的。烦恼少,智慧增长,生活在智慧里头,不是生活在烦恼里,你说这多快乐!成就自己确实就是成就众生,就是对社会很大的帮助。一生就是随缘不攀缘,别人来找我,是好事,我们应当帮助他,不是好事,我们可以不理会。

净土大经科(第24集) 2011/10  

  所以念佛人最重要的是要放得下。所谓放得下就是真正没有妄想,一切都随缘,决定不攀缘,攀缘就是你放不下。什么叫攀缘?我心里一定要怎样怎样做法,这就是攀缘。随缘是随顺环境,逆来顺受,为什么?随缘心是清净的、平等的,攀缘的心不清净、不平等,这个对于我们念佛往生有决定性的关系。

阿弥陀经疏钞演义(第85集) 1984/12  

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人是一等聪明智慧人。遇到了,要把这桩事情放在这一生第一位,决定认真学习,绝不放弃这个机会。其他的全是鸡毛小事。度化众生随缘不攀缘,这就对了。攀缘就错了,为什么?攀缘你动了信心,你心不清净,随缘的心是清净的、是平等的,是智慧。攀缘生烦恼,随缘生智慧,不一样。

净土大经科注(第487集) 2012/8  

  在这个世界修行,比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还要殊胜。这就是这个世界很不好修,障碍太多了,这是强烈的在这里锻鍊你,就是天天大考,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帆风顺,没人考你,所以你的进步就很慢。确实他不退转,这是真的,进步很慢,没有像这个地方;这个地方是大起大落,进也进得快,落也落得快,你能够保住只进不落,这就是超过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67集) 2004/6  

  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前这个缘,一切随缘不攀缘,佛菩萨真的会保佑,真的会加持。你真的肯干,佛菩萨会加持你的寿命,让你在此地大幅度的精进。所以一定要晓得,往生净土,清净心是真因。

大乘无量寿经(第167集) 2004/6  

  古人说过两句话,「知事多时烦恼多,识人多处是非多」。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,知道事情多了烦恼、忧虑多。什么都不知道的好,心才清净,每天接触的是经本、是佛像、阿弥陀佛的名号。我们这一生的目的是求生极乐世界,对这个世间没有任何留恋,我们往生的愿才能圆满。
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618集) 2014/2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