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我们一生要自求多福,真觉悟,真回头,放弃自己的成见,随顺佛陀的教诲,这才是真正有智慧、有福德,前途一片光明。如果一昧随顺自己的成见,前途是一片黑暗。
节录:
怎样自求多福,都在我们这一生。真觉悟,真回头,放弃自己的成见,随顺佛陀的教诲,这种人,这才是真正有智慧、有福德,前途一片光明。如果一昧随顺自己的成见,前途是一片黑暗。
太上感应篇(第149集) 2000/1
我们随顺佛陀的教诲,就是善知识;违背佛陀教诲,就是恶知识。随顺佛陀教诲,前途一片光明,将来生佛净土;违背佛陀教诲,往后苦难无边,果报在阿鼻地狱。所以诸位一定要明了,极善的果报跟极恶的果报,都在自己一念之间。我们一念为什么要造恶?为什么不心起善念?佛法殊胜,其他所有一切宗教没有一个不殊胜的,只是教化对象不同而已。
太上感应篇(第126集) 1999/11
所以我们读佛经,初学一定要一门深入,要长时间的薰陶,奠定自己的根基。在佛法里面讲,根基是戒定慧。什么是戒学?随顺佛陀的教诲就是持戒。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,我们就老老实实怎么做,决定不可以随顺自己意思,随顺自己意思,没有不造作罪业的。
太上感应篇(第126集) 1999/11
不但佛祖是这样教导我们,基督教里面,他们的经典,他们神父、牧师也是这样教导他们的信徒。那要问佛教跟其他宗教差别在哪里?我们可以说,其他宗教修学没有离开四相;换句话说,没有离开分别执着。佛教跟它们的差别,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,不同在这里。
太上感应篇(第126集) 1999/11
那我们要问一问,我们有没有离分别执着?如果没有离分别执着,我们跟他们完全一样。他们能够随顺上帝的意思,随顺《新旧约》里的教诲;我们学佛读佛经,还随顺自己的妄想习气,我们不如他们。没有离开分别执着,决定离不开欲界,离不开六道。人家确确实实升天堂,我们所作所为是堕地狱,这是说真话、说老实话。
太上感应篇(第126集) 1999/11
随顺佛陀教诲,第一个条件要相信,对于佛在经上字字句句肯定相信,丝毫疑惑都没有,佛教我们做的,要认真努力把它做到,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,决定不能做。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自始至终,佛讲得太多了。特别是第三十二品到第三十七品,这一部分的经文,就是详细说明五戒十善,落实在我们生活之中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61集) 1999/8
这里面说得很多,哪些佛劝我们要做,哪些不可以做,我们把它选择做为「净宗朝暮」的晚课,每天念这一段经文,每天反省,每天改过,你就是真修行。不知道反省,你是迷惑,知道自己有过失不能改,这是最大的恶。我们怎么会有成就?
大乘无量寿经(第61集) 1999/8
处事待人接物里头最重要的,佛教给我们六个原则,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。不可以随顺自己的意思,随顺自己的意思一定造业。为什么?自己的意思都是自私自利,起心动念头一个为自己着想,于我有没有利益?这个观念带来自己无穷的祸害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57集) 1999/7
《地藏经》上佛说得好,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」。好的念头,他也是为我的利益,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那就是罪,那就是造业,几个人知道?真正聪明人,真正觉悟人,真正回头的人,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弃掉,随顺佛的教诲。佛教我们做的,我们认真努力去做;佛说不可以做的,我们决定不能去做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57集) 1999/7
头一个就是心量,佛教给我们心量要放开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这就跟法藏菩萨因地心量完全相同。没有这么大的心量,就成不了佛。如果有这么大的心量,你现在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都是修的佛行,比菩萨行还高一级。为什么说你修的是佛行?你是佛心;佛的心,他的行为当然是佛的行。所以头一桩事情,要把心量拓开。要想拓开心量,那要把障碍破除;障碍就是自私自利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57集) 1999/7
佛教给我们方法很巧妙,教给我们六个原则,第一个布施,布施就是放下。放下什么?大乘经上常讲「布施度悭贪」,烦恼的根是悭贪。用布施的方法,让我们悭贪这个烦恼放下、舍弃了,布施这一个功课就修圆满,那叫布施波罗蜜。波罗蜜的意思,就是功德圆满。有一念为自己的念头,布施波罗蜜就没有了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57集) 1999/7
世间人,包括六道里面所有一切众生,哪一个没有贪心?总想贪得;自己有的,舍不得给别人,吝啬。无量无边的罪业,就是从这个念头里头生出来的,所以这个是烦恼的根,世尊用布施,头一服药就对症下药。我们要懂得,要明了,要真干才行。自己最喜欢的东西,先把它布施掉。爱欲、嗜欲,决定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,决定没有贪爱,决定没有嗜好,我们才真正能做到随缘度日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57集) 1999/7
随缘度日是佛菩萨生活的态度,我们今天生活是攀缘,不是随缘。念念都还讲求满足自己的欲望,我们还用这种心理来学佛,怎么能够得到佛法的受用?也就是说佛第一个教诲我们的,我们就做不到,我们还能做到第二条吗?这六个原则,后后深于前前;也就是说,后面可以包括前面,前面不能包括后面。所以修行从哪个地方下手?从布施下手。布施就是放下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自己一切妄想分别执着。我们自己智慧没有开,智慧没有开之前,完全听从老师的教诲。老师在哪里?经典就是老师,依教奉行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57集) 1999/7
我们今天随顺佛陀的教诲,认真努力去奉行,那我们跟极乐世界,一天一天走近了。走到极乐世界,你要知道,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一时圆满。为什么在一时就统统大圆满,因为你一时听了无量无边诸佛说法,你有智慧,跟佛的智慧一样,一听全圆满了,供无量无边诸佛,你的福圆满了,慧圆满了,道理在此地。不到极乐世界不行,你只能跟一尊佛学,你不能跟两尊佛学。你到极乐世界,能同时跟一切诸佛如来学,全学到了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
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(第403集) 2016/12
看视频版请复制下面链接↓直接搜索
或在手机浏览器复制粘贴打开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1358/pid/9.html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