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师父说

勿犯盗戒-第419集



  佛家讲不偷盗是讲不与取,这个东西无论是大小、无论是贵贱,这个东西有主,主人没有同意,我就把它拿来用,这就是偷盗。戒经里面讲得很详细,我暂时的拿来用一下,主人没有同意也是偷盗,我用了之后还能归还,这个偷盗的罪轻,拿来之后不还据为己有,或者我自己拿去转送给别人,这偷盗罪业就很重。如果这个东西是个人的,结罪对象是一个人,将来要还,不是就这样了了。

早餐开示1998/6/10  

  佛给我们讲人与人之间的因缘,四种缘才聚合在一起,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。这个理跟事统统明白了,才知道人生在世间想占别人便宜,没有这回事情;我吃了人家的亏,上了人家的当,也没这个事情。真的是冤冤相报丝毫都不爽。

早餐开示1998/6/10  

  戒律里头盗戒最难持,为什么?占便宜的习气养成了。你说公家的东西,我们在公家做事,拿公家的信纸、信封来写个信,这都是犯盗戒。公家的东西是办公用的,不是供给你私人用的,我们顺手牵羊,大家都养成习惯,哪一个不拿公家的信纸、信封写信?换句话说,统统犯了盗戒,犯了自己不知道,以为这是应该的,其实是错误的。

观无量寿佛经讲记(第24集) 1988/2   

  盗一个人的,你将来还这一个人,这个还比较容易,罪比较轻。如果是公共之物,那事情就麻烦了,为什么?主人太多,你将来一个一个还,你要还到哪一辈子?不是你在下一生,这些债主统统聚集齐了,你可以一次还了,不是;个人有个人的业报,轮回到各个法界,将来你遇到都要还债,决定不能避免这因果报应,怎么能不怕?所以公共的物品决定不能盗。

早餐开示1998/6/10  

  如果是国家的设施,你要是偷盗,你要是夺取霸占,将来还的时候要还给全国的人。国家设施这个财物是全国老百姓的税收,这个国家的国民都有分,你偷盗、窃取、霸占,债主可不得了,所以这个罪很重很重。为什么佛在经上,一再的嘱咐我们不可以逃税,逃税也是属于偷盗,钻法律的漏洞,种种巧妙的方式,干的是什么?偷盗。世间的结罪惩罚,可以说是微不足道,将来在三途的罪报,这个不得了。

早餐开示1998/6/10

  最重的、极重的罪报是偷三宝物,佛家道场里面的东西,一针一线,一草一木,那个结罪就麻烦。所以佛说得很明白,比丘破戒佛说我能救,偷三宝物佛不能救,不但一尊佛救不了你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连手来救,都救不了你。你说什么原因?因为三宝物叫常住物,它通尽虚空、遍法界,所以叫十方常住,只要是出家人,此界他方,所以它的范围比国家大。你这一国,中国现在在世界上最大,十三亿人口,你要偷国家的东西,你要向十三亿人结罪。如果偷三宝物,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出家的众生他都有分,这个结罪结不清。

早餐开示1998/6/10  

  盗不仅仅是偷盗,如果是限于偷盗,那都是很容易持的,所以他这个心在偷心。凡是以一切不正当的手段,叫人家不得不送来,不得不献给你的,统统叫盗窃,所以它的范围就非常的广泛,这是我们要晓得的。要牢牢的记住的,不但偷盗的行为不可以有,念头都不能有,『其心不偷』,决定没有占别人丝毫便宜的念头,有这个念头就是偷心。

大佛顶首楞严经清净明诲章(第3集) 1992/11  

  我们人生寿命这么短,实在讲我们生活的需求,实在很微薄,每天吃三餐饭,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已!在这一生当中,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缘修无上道?但是我们在修道当中,如果你还要犯偷盗戒,往生是不可能的,做不到。

早餐开示1998/6/10  

  学佛的同修,在家还好一点,出家这个偷盗戒非常容易犯的。为什么?我示现出家身分,你们这些在家信徒都要供养我,我心不在道上,为著名闻利养,我就是大的欺诈,偷盗之罪。所以这个眼前固然是得来信徒的供养,后果不堪设想。你看看古德所谓「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,还什么?还债。为什么还债?都是算偷盗而来的。所以从这个地方去观察,出家人净戒不容易持。

妙法莲华经(第35集) 1987  

  戒是什么?降伏自己烦恼的。我持不偷盗戒,见到这个东西我是很需要、很喜欢的,但是我持不偷盗戒,人家没有给我,我不能要他的,不能够顺手牵羊。所以它的功德是灭我们恶念,断除我们恶行的,诸位要懂这个意思。而不是说那个戒条天天念念,半月、半月诵个戒,我这是戒行都没有缺,不是这么回事情,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做到。《金刚经》告诉我们,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这两句话不是把所有戒律全都包括在里头?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能不取于相,心地如如不动,你的戒律怎么不圆满?早就圆满。

妙法莲华经(第9集) 1987   

  所以学佛决定要守戒律,要持戒,特别是盗戒决定不能够犯,知道三宝门中盗戒的罪报是不可思议,而且是佛都不能救的。

早餐开示1998/6/10

看视频版请复制下面链直接搜索

或者在手机浏览器复制粘贴打开
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
DT-027-0569/pid/9.html#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
扫码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