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「瞋」是瞋恚,『不能忍辱』,不知道『一念瞋心起,火烧功德林』。「功德林」是比喻,功德是什么?功德是戒、定、慧三学。平常修积功德,无论你是用读诵,或者是用参禅,或者是用持咒,或者是用种种其他的行门,无非都是修戒、定、慧三学。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21集) 1991
好不容易天天在积功累德,一旦一桩事情不称心、不如意,发了一顿脾气大作,你的戒、定、慧三学完全没有了,所以无明瞋恚之火把你所修学的功德一下就烧光了。所以我们要克实而论,我所修的功德有多少?那你就想想从什么时候起到现在没发过脾气,功德就是这么多。昨天发了一场脾气,那么从昨天到今天,你的功德累积只有一天,如果前面一、两个小时又发了一次脾气,你的功德就完全没有了,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。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21集) 1991
瞋恚心要不得。一定自己要警觉,要提醒自己,在最不如意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,不管受什么样的委屈,不发脾气。不发脾气是功德,你受的那些委屈是消灾,都消掉了。一发脾气,不但灾没有消掉,又增长了恶业,这不是很糟糕吗?譬如说人家侮辱你,人家欺负你,他是来替你消灾的,我们应当感谢他,把灾消掉了。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89/4
他替我消灾,我不但不感谢、不接受,还要去报复他,那自己罪上再加罪,这就大错特错。一发脾气,清净心没有了,我们念佛第一步的功夫就要求得功夫成片,一发脾气,成片没有了,功夫马上丢掉,这就是所谓「火烧功德林」。
无量寿经(第19集) 1989/4
我们的功德为什么老修不成,一面修是一面烧,修的还不够烧的多,这怎么能成就?所以,诸位要提高警觉心,我们今天念佛不能得一心不乱,不能到功夫成片,原因在哪里?常常动瞋恚,所以你不能成功。凡是引起你瞋恚心的,不管是人与事,一引起瞋恚你马上提高警觉:这是来破坏我道心的,我决定不上当,决定不动心。你的功德就保全了。
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(第12集) 1991
所以外面的境界,诸位要晓得,逆境、逆缘现前的时候,那就是魔。魔看到你有了定,这几天修得都不错,功夫再加深你要超越三界了,他在那里嫉妒、不高兴,想方法来破坏你、来诱惑你。诱惑你实际就是劝你,叫你赶快烧,快烧、快烧,把你功德都烧掉,你一发脾气都烧掉了。你也真听话,马上就发脾气,就把它烧掉。魔一看到心里很欢喜,你看我叫他烧他就烧,这上当了!所以修行人要觉悟,见到这种境界就要晓得,他来诱惑我,我才不上他的当。
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(第7集) 1983/12
功德是戒定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戒定慧是功德。一发脾气戒定慧都没有了,全完了。修行人最怕的就是瞋恚,功夫也就在这个地方锻鍊。顺境不起贪恋,逆境不起瞋恚,顺境逆境,善缘恶缘能保持平常心,这人功德成就了。
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(第37集) 2003/6/25
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,「一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」,心里小小有一点不高兴,你的功德全部都毁掉了,「火烧功德林」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,不能不警觉的。谁把你的功德毁掉?是你自己毁掉自己的功德,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,外面任何力量不能毁你的功德。外面恶缘逆境现前你要接受,那有什么法子?你的心被境界转,过失在自己。佛教给我们修行就在这里练功夫,练到心不为外境所转,自己在境界里面做得了主宰,你的功德就成就了,你的功德就保住了,所以忍辱波罗蜜能成就。
地藏菩萨本愿经(第33集) 1998/5
诸位要明了,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你要不能忍,吃亏的是自己,不是别人;得利益的是自己,也不是别人。成就功德是布施、持戒,保持功德是忍辱,所以要是不能忍辱,功德虽然修,不能保持,经上常讲「火烧功德林」,火是什么?瞋恚之火。这是要不得的,所以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。你看《金刚经》上佛讲的,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,可见得忍是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,一定要忍,没有不能忍的。忍里面才有吉祥,忍里面有定慧,这是一定要学。
四十华严寂静夜神章(第18集) 1983
诸位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、出三界,往生不退成佛,我劝诸位同修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,不能忍也得要忍,你不忍就不能往生。所以在不如意的事情发生的时候,自己要很冷静去想一想,我要不要求生净土?如果要求生净土那就算了,不要再起心动念了,保全你的功德。
阿弥陀经要解大意(第21集) 1991
遇到境界现前,瞋恚心动的时候,马上就能觉悟到,我不可以发脾气,要警觉到。念佛人的方法,就是赶紧念阿弥陀佛,用佛号把瞋恚的念头打掉,这是个很好的方法,用念佛,佛号把它压下去。
学佛答问2006/6/24
功德如何能保持不退失?
我们也常在经论里面看到,功德不容易保持,福德容易保持。你修福决定有福报,无论你在哪一道里面都享福;你修的有福报,你在人间享福,你堕畜生道在畜生道享福,你堕饿鬼道在饿鬼道享福,只有地狱道里头没有福报。可是功德很容易失掉,所谓是「火烧功德林」。什么是火?烦恼。烦恼一现行,功德就没有了。
早餐开示 1999/4/11
功德是什么?功德是定慧。那个慧不是聪明智慧,聪明智慧也不会失掉,那个慧是自性里面的真实智慧。这个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,烦恼一现行,清净心没有了,平等心没有了,你定慧就没有了。功德太难成就了,如果我们要说你一生修多少功德,那就得问你,你从什么时候不生烦恼;烦恼没起现行,你这一段期间保持着,是你的功德。
早餐开示 1999/4/11
你一天不生烦恼,你有一天的功德;两天不生烦恼,你有两天的功德;修行一辈子,到临命终时一发脾气,你的功德全完了,所以「火烧功德林」。福报没有关系,有烦恼还是有福。这些道理、事实真相,佛在经论上都说得很清楚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如何能够保持不退,保持不失,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,「忍让」。欢欢喜喜的忍让,人家要我们的命,我们也忍让,也欢喜把命给他,绝不生一念瞋恚之心,绝不生一念贪爱之心,我们功德能保持,能保持着不退转。
早餐开示1999/4/11
忍辱比什么都重要,我们积功累德靠什么?靠布施,但是这个功德能保持靠忍辱,如果不忍辱,积再多的功德都会流失。经教上所说的「火烧功德林」,火是什么?发脾气。脾气没有发,心里很不高兴,功德就少了一半;脾气一发,烧光了,功德完全没有了。功德是什么?功德是戒定慧,这个要知道,不是别的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一发脾气,定没有了,功德全没有了。一发脾气是什么?生烦恼,不生智慧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78集)2011/7/4
清净心生智慧,不生烦恼,那你没有忍耐,你清净心从哪来?由此可知,忍辱在修学它是关键。前面,六波罗蜜前面,布施、持戒是积功累德,这个功德能不能成就、能不能把它真正变成功德全靠忍辱,能忍都是功德,不能忍是福德。福德是在六道里头享受的,功德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,能帮助你念佛往生提升品位,你看作用不一样。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那我们在忍辱这个课程当中,一定要痛下决心,要认真学习,否则的话我们这一生不就白干?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478集)2011/7/4
我们学佛的人,真正想修功德的人,那个警觉性就很高。决定不发脾气,不管什么事情,惹起我们心里不高兴,想发脾气了,你要警觉到,那是什么?魔障;魔看到你已经不少功德,就劝你烧!烧!你就真听话,就把功德烧掉。如果你要是不发脾气?你的功德在,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把你破除掉,魔也没有法子,魔还是叫你自己把你自己功德摧毁,他没有能力。所以你有警觉心,我不干,我绝不发脾气,绝不肯听从,这个功德才能保持。
无量寿经(新加坡二次宣讲)(第九集)1994/11
由此可知,要能真正恭慎保持,一定是贪瞋痴慢烦恼习气统统断掉了,那他的功德就能保持了。《金刚经》上教导我们初学的人「一切法得成于忍」,所以忍辱波罗蜜能把功德保持住。布施、持戒是修功德,忍辱是保持功德。所以没有忍,虽修功德随时都会被烧掉的、都失掉的。所以菩萨六度是每一个环节都扣得紧紧的,彼此有密切的关系;到精进、禅定,那你功德成就了,这才显示出无量的智慧。
无量寿经(新加坡二次宣讲)(第九集)1994/11
六波罗蜜里头,修忍辱波罗蜜、修布施波罗蜜,六波罗蜜里头这两种最重要。《金刚经》从头到尾讲六度,这两个讲得最多,为什么?布施就是放下,放下起心动念,放下分别执着,那就成就了。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财色名利,这是下手的功夫,这是入门,这个东西不放下入不了门。放下起心动念,那是成就,证果,全在放下。放下,要把功德保持,靠忍辱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64集)2013/10/6
所以佛教给我们要忍,忍,在古时候从小就学忍,要学包容、要学忍、要学让,忍让通常是连在一起的。最初是教你忍让,然后慢慢进步晓得谦让,谦虚、谦让,到最高的境界是礼让,都从忍辱波罗蜜得到的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175集)2010/10/25
我们在这个世间,无论在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真的,古人讲的「不如意事常八九」,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,那你就得忍辱。忍后面还要加个「让」,能忍能让你才能成就学业,才能成就道业。功夫愈深愈显出忍让的深度、广度,能忍才能进步,忍就是进步,帮助你德行向上提升,帮助你烦恼渐渐远离,帮助你智慧渐渐增长。真的是烦恼轻、智慧长,那得要靠忍辱的功夫,所以忍辱后面才是精进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69集)2009/11/21
忍辱加上精进,后头就得定,定能开慧。六波罗蜜的后面般若波罗蜜,就是大彻大悟,就是明心见性。佛教菩萨大彻大悟就是用这个方法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,开智慧了。这是大彻大悟的一条路。
二〇一二净土大经科注(第464集)2013/10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