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伦理教育是从家庭讲起的,从夫妇讲起的。夫妇同住在一室,室之外是家,家里面上有父母,下有儿女,平辈有兄弟姊妹。家的外面是社会、国家。如果核心都做不好,夫妇不和,这个家还能和吗?社会还能安定吗?国家还能太平吗?所以吉凶祸福的根在哪里?在家室,在室。
节录:
夫妇是人伦的根本,中国几千年来古圣先贤的教育,把这个问题做为核心。儒佛的教诲,第一桩是让我们明了人与人的关系,这就是伦理的教育;第二桩是教我们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,也就是我们面对着的现实生活的社会;第三桩是教导我们明了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,与整个宇宙的关系。这些都明白了,这是真实智慧,在佛家讲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
太上感应篇(第176集) 2000/3
这些关系里面,真实的核心是在夫妇,夫妇是同住在一个房间,这是圈子最小的。房间之外这是家,家里面上面有父母,下有儿女,平辈有兄弟姊妹,这是个家。家的外面是社会、是国,国里面在上面是有领导人,有领导与被领导,平辈有朋友、有同学,这是五伦的社会。用现代话来讲,这自自然然是一个多元文化,绝对不是一个单一文化的。如果核心都做不好,夫妇不和,这个家还能和吗?社会还能安定吗?国家还能太平吗?统统都谈不上了。所以吉凶祸福的根在哪里?在家室。
太上感应篇(第176集) 2000/3
明白这个道理,才晓得中国古时候男女结婚婚礼为什么那么隆重,为什么那么样的繁琐,无非是表示这是人生一桩大事。这个人生不是指你们结婚的两个人,是整个人类的大事。家的兴衰,社会的安危,国家的兴亡,世界的和平与动乱,根在这个地方。我们再看看现代社会,中国、外国这个根没有了,连根拔除了,要想社会不动乱,这是不可能的。
太上感应篇(第176集) 2000/3
古人所谓「家不家,则国不国」,家不像家,国就不像国了。家怎么样才像家?夫妻要和睦。所以从前纵然夫妻有争论,或者有不愉快的事情,他会想到这个影响太大了,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危,影响到一切众生的祸福,想到这一点心平气和了,也就什么都能够忍,什么都能让了。彼此都能忍,彼此都能让一步,这个家就和睦了。
太上感应篇(第176集) 2000/3
古人夫妇一生相敬如宾,家庭教育比什么都重要。一个儿童从出生到六、七岁,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,这个教育是根。六、七岁之后再亲近老师,老师是从这个根上帮助他茁壮,开花结果。今天再好的老师都没有办法教学生,为什么?根没有了。佛家的教育还是从这个根本上发展出来的,没有良好的家教,你出家,佛也教不了你。所以说佛法是师道,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
太上感应篇(第176集) 2000/3
我们看过去,过去是一面镜子,再看看现前社会现象就知道了。我常讲社会的治乱、吉凶祸福,它的根是家庭,这个社会基本的组织是家庭,家庭这个组织要是破坏了,社会永远不会得到安定。家庭的核心是夫妇,从前夫妇是道义的结合,有「恩」、有「义」、有「情」、有「爱」,现在这四个字没有了。现在我们看一般夫妻结合是什么? 「利」、「欲」,你说多可怕!女的看到这个男的有钱、有势力,这是利;男的看到这个女的还长得不错,这是欲,没有爱,这个社会还得了吗?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39集) 2000/7
今天有很多人讲夫妻结合是爱,我听到摇头,你哪里懂得「爱」?什么叫爱?没有。这个「没有」是没有人教他,所以他不懂。今天社会的结合,从基本家庭的组织到整个国家世界,都是一个利、一个欲,你说还得了?几个人看清楚这里头的业因果报?又有几个人肯回头?佛家常讲「回头是岸」,我们一个人回头,一个人得度;两个人回头,两个人得度。大家不知道回头,我们自己要晓得回头,不辜负佛菩萨的教诲。
佛说十善业道经(第39集) 2000/7
现在这个世界是个冲突的世界,从夫妻冲突,你看夫妻恩爱到最后离婚,为什么会离婚?这就是爱里面起了副作用,它是感情的,它不是智慧。智慧的爱才能够百年好合,才能够家庭美满。所以夫妻离婚就是冲突,夫妻冲突会影响到父子冲突、兄弟冲突。在这样环境里面长大的孩子,他将来离开家庭,到社会上,他能跟人不发生冲突吗?所以这是今天冲突的根我们要知道。
仁爱和平讲堂—慈悲篇2008/11
拯救社会,化解冲突,把社会、世界回归到安定和平,一定要靠古圣先贤的教诲。古圣先贤的教诲是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,那是真实的,真实智慧,它不是感情的,所以对世界有很大的帮助。如果是从情识里面的,肯定让人起心动念产生一个极大的错误观念,「损人利己」。人人都有损人利己的念头,这个世界上冲突永远不能解决。所以要化解冲突必须像佛法里面所说的,首先要从自己内心,把对人的对立化解,对事物的对立化解,就是永远没有对立。我们身心和谐,环境就和谐;身心不能和谐,环境是不会有和谐的。
仁爱和平讲堂—慈悲篇2008/11
世间事哪有一样是真的? 《金刚经》上讲: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。真正学佛人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,绝不攀缘。对于所有一切众生,都是恩人。赞叹我们是恩人,协助我们是恩人,毁谤我们也是恩人,污辱我们也是恩人,陷害我们也是恩人,无一不是恩人。 「知恩报恩」,你要知这个恩,你才有报恩的心。 「上报四重恩」,你不知道你怎么会报?恩将仇报,那就错了。
九八年早餐开示1998/4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num/
DT-027-1342/pid/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