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我们处事待人接物,一念当中有觉得不能容忍、不能忍辱,这人我看不顺眼,这事我看得不满意,有这个念头生起,立刻就要回光返照,这一回头就知道自己心量太小了,那就变成小心量的凡夫。小心量的凡夫永远不能与大法相应,心量小无论你怎么用功,无论你怎么样勤奋,勇猛精进,成就都是有限。
早餐开示1998/5/11
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,不能说这个讨厌,那个看不顺眼,不可以!你的心量太小了。修得再好,你的果报在人天,出不了三界。为什么?心量太小。我在以前讲经的时候也用比喻说,我们心量要扩大,大到怎么样?大到把六道挤破,就超越了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984集) 2003/4/2
真心决定是包虚空、包法界的,是你自己的真心,是你自己本来的心量。现在看这个人喜欢,看那个人讨厌,把你那么大的心量变成这么一点点的,一、二个人都不能包容。甚至于小心量小到什么程度?连自己包容自己都包不了,坐在那里一个人在生闷气,自己跟自己斗争。有这种人,你说可怜不可怜!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54集) 2011/8/23
佛在经上常用比喻,我们心量像大海一样。现在人心量像什么?大海里起个水泡,他认为水泡是自己,就没有办法突破那个水泡,六道众生确实在此地。如果水泡破了,才晓得整个大海是自己。所以佛清楚,佛教我们把心量拓开,这也是个非常好的方法,心量尽量放大放大,把六道轮回挤破,你就出六道轮回了;再放大,把十法界也挤破,你就成佛。这是完全用心量拓开都能成就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54集) 2011/8/23
心量突破之后海阔天空,你不会拘束在这个小地球这里,你的活动空间就太大太大!不但空间突破,时间也突破了,时间突破你可以回到过去,你可以进入未来。所以这个智慧开了,过去现在未来、此界他方,无所不知、无所不能,这个能力恢复,六根的能力恢复。
净土大经解演义(第554集) 2011/8/23
学佛,实实在在讲,真正想学佛,第一桩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开。凡夫长劫修行而不能成就,真正的因素,心量太小,这个是很严重的障碍,一定要懂得拓开心量。要知道心量小是妄心,不是真心,真心本来就是包虚空法界。实在讲不是把心量扩大、拓开,恢复本来的心量。所以佛在经上才说,「圆满菩提归无所得」,一切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,没有增加一点点,这都是给你说真话。所以心,常常想着太虚空,能与虚空相应就与法界相应,那就是自性现前。
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6集) 1998
佛门里头常讲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就是普贤菩萨。如果你心量不能包虚空法界,普贤菩萨这十条,你一条也做不到。因为他每一条都是这么大心量,所以佛在经上讲,菩萨不修普贤行,就不能圆成佛道,我们相信,这真有道理。如果不是这样的心量,他怎么能成圆满的佛果?心量第一个要拓开。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48集) 1992/1
人家用小心量来对我,自己要知道,那是当然的,他是凡夫,我是菩萨。我要不服气,我也用小心量去报复他。换句话说,我也是凡夫,跟他一样,那就错了。换句话说,要学什么?学能容人,不要被人所容,要有大心量容人。其实我们佛门教学,你看从前寺院道场,一进门天王殿,天王殿进大门就看到弥勒菩萨,弥勒菩萨大肚皮就代表这个,就是代表心量要大,要能够包容。要包容虚空法界,无所不容,没有我不能包容。
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(第148集) 1992/1
你念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心量太小也去不了,为什么?阿弥陀佛的爱心遍法界虚空界,我们这小小心量,这个也不能容,那个也不能包容,你怎么能去?天天念佛也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而已。什么时候你心量拓开,什么时候你才能往生,这些道理不能不懂。别人不能包容我没有关系,我要包容他,这就对了,所以要拓开心量。
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57集) 2007/10/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