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法语:
普度众生是佛的弘愿;又说佛不度无缘之人,什么是无缘?不接受、不信、不愿意学、不能依教奉行,都是属于无缘众生。由此可知,有没有缘不在佛这一边,而是在众生那一边。
节录:
佛普度众生,这是佛的弘愿;又说佛不度无缘之人,什么是无缘?不接受、不信、不愿意学、不能依教奉行,都是属于无缘众生。由此可知,有没有缘不在佛这一边,而是在众生那一边,佛这一边是平等的。
大乘无量寿经(第129集) 2001/7/28
像经上所说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,佛说了,这批人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,这善根不错了!供养四百亿佛,你就晓得他修行了多久。这一次又遇到释迦牟尼佛了,很难得,真是大善根。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,跟释迦牟尼佛生在同一个时代,以居士身亲近释迦牟尼佛,听佛讲经说法。听了之后,心里面很欢喜,大家心里都有个愿望,将来自己成佛了,希望跟阿弥陀佛一样,就动了这么一个念头。释迦牟尼佛知道了,把往昔的因缘说出来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8集) 1993/6
他并没有发心这一生当中,发愿求生净土,这就说明了,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,这个善根还没有成熟。换句话说,这一生当中听到这个法门、听到阿弥陀佛名号,能生欢喜心,能信、能愿,一切放下,决定念佛求生净土,他的善根决定超过阿闍王子。这样的人不多。所以我们自己知道这个法门好,念佛求生净土,有的时候劝人,别人不能相信、不能接受,不肯认真修行,你自己要晓得,他没有那么多的善根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8集) 1993/6
这个佛都度不了,我们凭什么本事?释迦牟尼佛都不能够度阿闍王子、五百长者子,都没办法,他善根不足。经上常讲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,缘就是什么?就是善根福德还没有成熟,佛不能度他。佛能够度的,尤其是这一生能够度他成佛的,统统是多劫善根成熟,那才叫真正的善男子、善女人。像谛老头陀寺的公鸡,那都是善男子,它虽然是一只公鸡,它也会念佛,也站着往生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8集) 1993/6
佛法对这个「缘」字看得很重,一定要有缘,缘深的人这一生就得度了,缘浅的人这一生都不能得度。但是佛的本愿是要度一切众生的,缘深的,这一生帮他成就;缘浅的,帮他再加深;没有缘的,要跟他结缘。佛用这种方法,叫普度众生。没有缘的人,这一生当中偶尔听到一句「阿弥陀佛」,这就结上缘了,生生世世希望把这个缘给他加深,一直到他成熟,缘成熟了,那一生就得度了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3集) 1993/6
我们跟阿弥陀佛可以说无始劫以来所结的缘,到今天也有了相当的深度,这个深度是不是到成熟的深度那就很难讲了。如果要在这一生成熟,我们必须在缘上特别加强,用什么方式加强? 「信愿持名」,用这个方法努力加强,这一生当中很可能就圆满,就成功了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3集) 1993/6
一般人之所以不能见到佛光,不能体会到佛对于一切众生的真实功德,都是因为业障深重,所以见不到,体会不到。消除业障的方法很多,大乘经里面所说的种种法门、种种的修持,无非都是帮助我们消除业障的。消除业障最有效的方法无过于念佛,但是很少人相信,为什么不相信?业障太重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3集) 1993/6
清朝初年乾隆年间的慈云灌顶法师,这在清朝一代也是很有名气的一位法师。他在《观经直指》里明白的告诉我们,《观经直指》就是《观无量寿经》的注解,他作的。他说世间人业障、罪障很重,所有一切经法、忏法都消除不掉的,业障重到这个程度,都没有办法消除的,最后还有这一句「阿弥陀佛」能够消除得掉。这句话是很不容易说出来的,他对于这些法门要是认识不清楚,不能够透彻了解,他怎么晓得这句佛号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力量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3集) 1993/6
所以我们今天想求消业障、断烦恼、灭罪业,不必求其他的经咒,这一句「阿弥陀佛」就好了。一切经咒力量达不到的,没有办法的,最后还得求阿弥陀佛,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一句阿弥陀佛?为什么不去相信这句阿弥陀佛?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3集) 1993/6
所以,只要一心称念,念念无间。阿弥陀佛这执持名号修学的方法,实在讲大势至菩萨讲绝了,也就是教给我们这个佛号要怎么样念才有效果,才能收到效果。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你只要照他这个方法,就收到效果。 「都摄六根」这句不要去研究它,你只要真正做到「净念相继」,六根自然就收摄了。所以,最重要的就四个字「净念相继」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3集) 1993/6
净要注重,净是清净心。我们对它有怀疑,疑在里面,心不清净,真的没有疑惑。假如里面还有夹杂,心不清净了。譬如说有个念佛的人,老修行,现在听到这个法门好,念佛了,过去是又念《金刚经》,又念《地藏经》,又念《药师经》,现在统统不念了,心里头恐惧!不念《药师经》,生病的时候药师如来不保佑;不念《普门品》,就没办法消灾。好像把这些诸佛菩萨都分配了,哪个菩萨管什么,哪个菩萨管什么,样样都要念到,不念到不行,不能得罪一个,这就夹杂了。怀疑、夹杂这个心态去念阿弥陀佛,不灵,为什么?他不净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3集) 1993/6
净念是完全没有怀疑,完全没有夹杂,一心念。一心不是二心,念佛还想到别的,那就是三心二意,那个不行。 「相继」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不断,这就行了,念念无间,那个效果,大势至菩萨讲得很好,「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佛的光明遍照,你怎么接触不到?一定接触得到的。所以,要紧的是净念相继,就是我们常讲的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就是净念相继。要这样去念佛才有感应,经上讲的相应,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。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(第33集) 1993/6
看视频版请复制下面链接↓直接搜索
或在手机浏览器复制粘贴打开
https://new.jingzong.org/web/video/
player/cid/951/cnum/DT-027/
num/DT-027-1362/pid/9.html#